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很有意思,南朝出了《文选》和《文心雕龙》两部文学巨着双璧,又与北宋苏颂、沈括两颗世界级科学巨星结有不解之缘!近日,记者来到新区大路镇圌山村,一探苏颂后人居住的苏家大院。
在镇江新区大路镇圌山村苏家桥,有一幢约200年历史、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苏家大院。这里住着二十多家住户,大多是苏姓。尽管知道彼此都有着血缘关系,大家都为同宗,尽管知道先人能建这样的大宅恐怕非富即贵,可自己的祖先是谁,这里的苏姓人家从不知道。
苏颂,北宋丞相、世界级古代中国科学大家,曾设计制造世界第一的全自动水力机械天文台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这一设计制造更被瑞士钟表视为鼻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苏颂与镇江还有着不小的渊源,但是苏颂是否就是镇江人却一度成为苏氏家族文化研究者的疑问。
苏颂、苏家大院,两个从未被联系在一起的人和物,在2010年本报的一次报道中,却意外被苏颂后人联系起来,并最终探究出这两者之间的深厚联系。
探访苏家大院
由多年从事苏颂研究的镇江学者蒋立群带领,76岁的苏明珍和75岁的苏学荣两位苏家后人陪同,记者来到新区大路镇圌山村的这个苏家大院。
与周边林立的新起建筑相比,这座大宅显然已有些古旧,后人依附大宅周边而建的一些瓦房,更是将这一古宅低调地潜藏在了背后。然而,目光循着那风火墙的路线,却又足可见这座古宅的不一般。
雕花门楼精致异常
正门四周平面三开间水磨砖壁雕花墙,侧屋如八字凸起延伸如羽翼。进入苏家大院,首先便见到了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石础青砖多层雕花门楼的正大门。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楣正中大字隶书石额的“耕读传家”四个大字,可见这一家族曾经的优良家风。门楼上端飞檐三层,颇为壮观,再从破损残留的砖雕图案又可想象当初雕刻的精致。
门楼共有四层砖雕图案,最上端一层的图案为一整体,其上一凉亭亭檐飞翘,亭内灯笼高挂,似有两人正在其中谈话。亭外,荷花、牡丹等各种代表富贵的花卉极尽“怒放”,而天空中的祥云则以镂空雕环绕一些人物身遭,处处可见吉祥贵气。第二层的砖雕图案破损较为严重。最东边一看即是两位身着官服之人,其中一位雕像半身已毁,而从另一位完好的雕像穿着来看,是宋代官员的打扮。中间是一长亭,亭中树立一石碑,上面依稀可辨刻有“五代荣”字样……在这个门楼上方的雕刻中,飞檐、筒瓦、倒挂楣子、雀替等清晰可见,而它的砖雕、镂空雕和浮雕技艺的淋漓发挥和体现,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建筑的艺术魅力。
在正大门的门柱前后,雕花门当石抱鼓石两两相对排列齐整,与室内梁、柱、门、窗的雕刻装饰,一起透发出沉积着厚重历史的清代民居府第的古韵。院侧有并排屋宇多间,还有砖楼和相对独立书院等,整个建筑群厅、堂、楼、阁配套,大院套小院,小院各成方,横有路,竖有巷,巷有门,门中有门。特别是左侧小院墙上基本完整保存了一处砖石雕花神龛祭台——“福祠”,上为“神龛”,上有浮雕官样人物;中为“供台”;下为火膛。
破旧不失前人专业用心
在苏家大院的后方,记者与苏明珍等人来到一处大堂。“小时候,大人们都告诉我们,每到过年,这里就热闹得不得了。”苏明珍告诉记者,那时候,一进大堂就能看到悬于正前方的一块牌匾,上有“叙伦堂”三字,“平时家族内如果闹矛盾,也都在这里商议调解。”而到了过年,大堂左右墙上都会挂上祖先的画像,堂前则供奉上鲤鱼、猪头和公鸡,举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至于过年祭祀的资金,则是由苏家在外的三间门面房和五亩六分田等收租得来。”苏明珍说道。然而,曾经岁月中的热闹之地,如今却布满灰尘与破旧。悬挂牌匾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两枚牌匾钉,大堂内到处摆满了住户们废弃不用的杂物。
仔细详看,宅子虽旧,却处处透着古人的用心和专业。后人们发现,在家里内外的围墙中,先人都以粗厚坚实的捆木当做“钢筋”来支撑建筑,而这些捆木,即便过了近200年,如今仍旧坚硬未断。让苏家人最为得意的,则是宅院的排水系统。“这座大宅从不积水。”68岁的苏思英告诉记者,他自小生长在这座大宅内,即便是1954年发大水,“外面都淹成一片了,可苏家大院里外都没什么水。”而这,显然要归功于先人用花岗岩条石铺陈地面墙基,构成散水形成排水系统的功劳。对此,苏明珍和苏学荣称这些石料都是先人从苏州运过来的,名叫“苏石”,而一块苏石长约一米多,它的厚度,就有三块普通墙砖的厚度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