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苏颂科技教育基金会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潮州后陇苏氏与杨厝杨氏辈序相同是个谜

 
文章附图

昭穆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是古代宗法制度和宗庙次序。以世系顺序为依据, 制定昭穆{排辈顺序},达到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促进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提倡亲亲之道。

潮州后陇苏氏早在南宋末年由五世苏理主修族谱并制定昭穆{辈序},后世经两次续写, 终成12 句60 字:


景正孟崇闻 天俊有光从 以秉绍朝庆 廷良希道时 伯仲衍昭穆 云礽茂祖宗

文章华国运 诗礼传家风 亲长心诚顺 忠祯性睿聪 纲常能敬笃 奕世永昌隆

这篇辈序世系诗, 既可单读为字{辈份}, 也可连读为诗{祝辞}。由于年世绵远 ,这12 句60 字的辈序将来若排完后,应由后世子孙再续写,不断延续下去。

普宁青洋山或是碧屿的一位苏氏宗亲,网名“臭石头”,发表高论指出:“下面这个辈序图表是现在潮汕地区几十个乡村使用的排列方式,只不过的是后陇为了充大宗,改动了最前面五句排列,现在潮汕地区最大辈份至最小是:“茂祖宗,文章华国运,诗礼”。

伯仲衍昭穆 廷良希道时

景正孟崇闻 天俊有光从

以秉绍朝庆 云礽茂祖宗

文章华国运 诗礼传家风

忠贞性睿聪 纲常能笃敬

亲长心诚顺 奕世永昌隆

“臭石头”列出以上这个辈序图表是否正确,按后陇苏氏一些老辈人的说法,它的排列是错误的。但我不想下结论,候宗亲及学者考证讨论后自有见解。

是否如“臭石头”所说的,后陇“改动了最前面五句排列”,这里有个印证可反驳这一指责。

杨厝村杨氏昭穆{辈序}与后陇苏氏辈序完全相同。

南宋,苏氏未迁入后陇时,后陇已有包括杨姓在内的13个姓氏在乡里定居。清末,后陇苏氏与邻村凤塘陈姓发生械斗,波及后陇杨厝巷杨姓。杨姓于是迁到三四里外的青麻山尾的杨厝村{俗称“山尾杨”}定居,早在明代,有另一支杨姓从福建白濠迁在此定居。官修的《凤塘闻见录》411页载有杨厝村杨氏昭辈序,竟然与后陇苏氏昭穆{辈序}同样是12 60 字,排列及字句一字不差!后陇苏姓人口一两万人,与人口仅七百多人的杨厝村杨姓昭辈序完全相同,这是一个谜!

先不去考究苏、杨辈序究竟是谁借鉴或抄袭谁的,仅以原居住在后陇近千年的杨氏辈序,便可印证后陇苏氏辈序,的确没有“改动了最前面五句排列”!

“臭石头”还指出:“只不过的是后陇为了充大宗”,后陇在潮州府原辖区算不算大宗?可以探究。后陇苏氏早在明永乐十八年就开始筹建大宗祠,几百年来大宗祠数度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后陇苏氏播迁的苏氏各乡里,世代相传无数次来后陇苏氏大宗祠祭祖,在族谱或蒸簿留下了记录,难道不能证明后陇苏氏的大宗是充数的还是真实的吗?

后陇苏氏辈序仍有疑问的是,辈序首句“景正孟崇闻” 一世祖孟容公应为“景”字辈,但首句的第三个字辈是“孟”,为何不用避讳呢?前三句的单字排列是否会抄录错,首句抑或是“孟景正崇闻”?

有的苏史学者认为,孟容应是一世祖的号,不是名。误认为是号的象仑才是他的名。他弟象峙,堂兄象先{进士},同辈兄弟都有个“象”字,符合起名规律。号无需避讳,故“景正孟崇闻”没错。案头没有原始资料,只好存疑。

有人还提出疑义,后陇苏氏辈序前三句十五个辈份是无中生有的。究竟这前三句十五个辈份原先就有的还是后来强加的?要拿证据来说明,不能空口无凭呵!
  考证办法很简单:
  1,找本旧族谱,查世系表,有的祖先是按辈序来起名的,可找十几个来考证;2,如一十二世秉德公{秉辈}二十五世 穆坝公{穆辈}二十六世云平公{云辈}”等;3,按辈序中的某辈,看这个字辈在辈序的第几位数;4,如上述的一十二世秉德公{秉辈}就在辈序第12。若以为辈序前三句十五个辈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那么,秉字辈的秉德公在族谱的世系表中就不是一十二世{即第12位数}啦!

从杨厝村杨氏辈序与后陇苏氏辈序完全相同这件事看,包括后陇苏氏在内的潮汕地区苏氏的辈序,的确是个谜。潮汕地区苏氏与潮州杨厝村杨氏的辈序,究竟是谁借鉴或抄袭谁的?潮州杨厝村杨氏迁入潮州定居后陇村比后陇苏氏还早,但他们又是人口仅七百多人的小姓,而后陇苏姓人口则有一两万人。两个姓氏近千年来曾同在一个后陇村定居,不同姓氏因何同辈序?《凤塘闻见录》副主编邱继豪告诉我,他亲自到过杨厝村采访,该村杨氏老人称,他们村杨氏辈序自明清以来就写在手抄族谱里,从来不会抄错的。

除后陇苏氏辈序与杨厝村杨氏辈序相同外,潮汕地区苏氏辈序出现不同版本,是否抄错?有的虽排列不同,但字句却完全相同,为何?值得探讨。 {苏泽猷供稿 苏诗琪编发}

-------------------

附: 1996 9 , 泰国苏氏宗亲会成立三十周年大庆之际 , 世界苏姓宗亲会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同时举行。会议出版了一部《会刊特辑》,在《特辑》 138A 页刊登了署名 苏孙子 这篇《潮汕苏族之来源》的文章。

[转载] 潮汕苏族之来源

从中国长春市编印成册,寄来的苏氏大族谱,内中集合全国各省各县各乡保存的旧族谱,林林总总,集合起来很厚重的一本。

然而,要查一查自身的来源根迹,着实要费一番工夫,该刊仅搜罗一部分刊载,如果集齐诸乡村之苏氏族谱,相信其数量厚度,定必不逊于明朝《永乐大典》及清朝之《四库全书》。

其实究其根源,每一乡村,经过长时期之一时间,达到了饱和程度,下代人必另寻出路而重择新地点再创新乡,族谱必须从开山老祖记起,当然又有新本族谱面世了。

因为侨居泰国苏氏宗族,大多数是来自潮汕各地。基于此,首先必追本究查潮汕苏氏之根源。

不错,潮汕苏氏来自同安,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同安及潮汕各乡寄来的族谱所记,始祖是芦山八世之孟容公,起初来潮做教谕,居于现潮州市北门外,直至二世祖鲁詹公移居现凤塘镇鹤陇{后陇}重创新乡,待至四世祖资始公,其长子逸斋公分支重创枫洋新乡。其次子陇东公则留居鹤陇故乡。其三子崔绵公则另创潮州市白塔村 揭阳市雷浦村。沿至第八世祖南隐公,子孙一部分移居下村。而第十二世南郊公,则在揭阳创立东村 新村。另一族后裔则在普宁市创立蟛蜞村。

 以上是 从各地寄来的旧族谱,为苏氏来潮汕创乡始祖,及下代分衍各地作依据。

{ 若要深明苏族来潮根源,劳请各位宗亲亲临苏氏宗亲会办事处详查,则可得到深一层的认识。}

附带提出一则不解疑团,自潮阳市湄 乡寄来的族谱,发现内中所记,则说是乡是潮汕创乡的始祖,此一来,潮汕便出现双胞始祖了,但从各方面究查,诸乡皆承认其祖宗是来自凤塘镇鹤陇乡,若要他们改变认湄 是开乡苏氏之始祖,相信终难认同,今湄 乡提出此一问题,因年代久远,而争议无益,现在唯有求共同的出络{},便是要认鹤陇乡的始祖,则悉听尊便,谁要认湄 的始祖,也无不可,反正老祖宗皆来自福建同安的族类,何必多所争“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