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苏颂科技教育基金会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从武冈苏氏谈起……

 
文章附图

从有记载的史书上得知,苏氏是一个及其古老的姓氏,始祖来源于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传说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夫人,生下六个儿子,皆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后又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至春秋前期,苏国为狄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苏姓始祖,故为姓氏最早之渊源也。

在中华泱泱大国的姓氏中,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苏姓则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传说中的黄帝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

在各地苏氏的宗谱都有共同的历史记载,颛顼为黄帝的孙子辈,以及某些苏谱均有详细说明,甚至在一些“苏谱”中都称昆吾公为先祖。

昆吾公是苏姓的先祖,这是诸多苏谱所公认的。樊封于昆吾,又称昆吾氏。也就是说,由陆终及部族发展衍变而来的昆吾部族,其首领亦称“昆吾氏”即苏谱上的“昆吾公”。

“昆吾,圜器也。” 昆吾氏也在中原地区活动。他们的踪迹与夏人相近,史书有记载“苏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时至今日,有许多研究历史甚至斟酌文字的文人墨客,把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大宇宙的儿子也称为苏氏,呵呵,这样说来就话长了。

传说中的长梦在上古、太古、原古、盘古虚弥宇宙怀胎九百万年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蓝色地球,地球出世后就与炎炎烈日大交战。他战不过大日就以厚实的地下为底,名曰“昆”仑.昆仑就是(昆吾公),是苏氏大族谱上华夏之根的先祖,也是人类盘古开天地时,盘古因能量不足移交给她的几个女儿,由“南海观世音菩萨”统领一方开发地球。

再说昆仑山,这是当年玄龙大帝战天修炼八百万年的大本营,昆仑山的外号原本是叫万物昭苏,是天人合一的起名,又代表数字易学,又能预测地球余下生命的漫长时间计算。苏同样代表地球,苏的繁体字的左边,诗曰:鱼在禾边晒,抓把草来盖;鱼代表水,占地球的七分,右边为禾木代表人类的庄园部落;上边草字头就是蓝色的森林,有植物、有生物和动物。如不用草字头就代表耶稣从天国派来拯救人类。从此就有了世代繁衍的人类,于是,相关人类的传承历史,相关人类的神话故事开始了。

我们伟大的人类先祖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字实用地球各人种,成为各国各族文字。尤其是中华汉字已有上下五千年,甚至包括甲骨文之前可描写的数字可达万年之久。即使是到了后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各种体裁的诗、书、画、以及后来相继立世的儒、释、道还有后来发展的哲学、科学、神学、易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既是图像又是文字的依据。将我们的中华文字,尤其是祖先的象形文字作为世界发展文字的基础和依据,因为人类共同的祖先就是地球、而中华昆仑文字最早就是象形文字变成交流语言。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是先天设定,也是“昆仑神话”的定义,更是民族精神的大开发和民族思想境界的大提升。

所谓人类的“昆仑神话”是远祖、是上古先民故事的载体,是我们炎黄子孙传承了从精神转物质的遗产,也应该是昆仑苏醒,万物复苏,不过经过多少代时空隧道,年代变迁,哲学与真理与游戏同样存在。

后来,在我国,随着历史的演变,于是就有了百家姓。其实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这个和地球同姓的苏姓就有一个和与关姓连在一起的充满了神奇色彩的故事传说。

这也许是许多人不相信的故事,居然是姓关的人认姓苏的人的祖先为自己的“太公曾祖”。这个故事是作为同样是姓苏的我来武冈之后的一次偶然的朋友聊天时知道的。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姓关的祖先并不姓关,而是姓苏。武冈古称都梁,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沉淀的县邑之地,为古宝庆夫夷门户,素有黔巫要地之称。离古夜郎国新晃咫尺相连。

其实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都曾和武冈有不解之缘,早在晋朝陶渊明的祖父陶侃就曾在武冈作过县令,唐朝着名诗人王昌龄为送友人来武冈还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武冈前路看钭月,片片舟中云问西”的诗句。另外还有诸如郦道元、韩愈、柳宗元、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等历史名人或在武冈作官、或游历武冈、他们为武冈的千年文化留下了璀灿而熠熠生辉的宝贵遗产。

也许是这些诗人的千古美文传唱,后来有一位叫苏道森的读书人,在元朝末年挈带他的夫人和三个孩子子游历当时湖广一带颇有名气的武冈州时,寓居在夫夷的资江水旁的关家渡,见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秀丽,奇峰幽洞星罗棋布,山涧瀑布景色奇美,集雄奇、幽雅、古朴于一体,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外有峰,天工造化,惟妙惟肖。于是就乐其山水,隐逸山林,结庐而居,清静闲处,养志存神,尽享闲情逸致。

但是,在武冈定居之后,因为水土不服,他的次子苏庚却常常夜里经常醒来就哭闹不停,即使白天也是如此, 不肯吃饭、脾气暴躁,但是奇怪的是,每当苏庚哭闹不息的时候,有一位姓关的在河边打渔的单身渔夫,只要这位渔夫经过或者经渔夫的手一抱,孩子就奇迹一般地不哭闹了,后来为了和这位渔夫结缘,夫妇俩就决定令其次子改姓关。

这孩子长大后,取名关庚. 关庚得益于苏氏历代先辈遗传的良好基因,关姓渔夫和苏家家又联手极尽培植之能事. 关庚在科举乡试时,因为才学兼优,一鸣惊人,初中秀才.后中举人.可是天性聪颖的关庚知道自己原本就是苏家子弟,就是自己改姓关了而自己的子孙自然也是苏家后人.于是,他把"苏关"二姓共同写进了自家的家先堂屋的牌坊,这一传承,照料了双方的传承,皆大欢乐.于是武冈在距今几百年多年前有了一个奇特的姓氏,叫"苏关"是一家。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历史上的人口因为地理,因为战争,也许因为相当其他的原因,人口不多的苏姓和其他姓氏一样,大部分也相继迁散到外地,而"苏关"的后人一部分除了继续在武冈繁衍外. 到了第九世关景栋就可是由武冈州迁徙晃州(今新晃)城步,麻阳等地,其后裔多居于明月村。但苏关的平起平坐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大部分人的新居旧祠有写关姓,也有人写"苏关",各取所便。

但是,到了现在的太平盛世,到处出现了安居乐业的好景象。为了怀念自己包括子子孙孙都是苏家血脉,于是,关家历代爷爷奶奶都给给子孙们立下了一个规矩:关氏子孙永远视苏家先祖为自己的先祖。

时至今日,时光匆匆,岁月沧桑。苏家人与关家人在武冈过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心照不宣,在人情世故的相处之中,共同发展,其乐融融,留守在这遍神奇的土地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村落,和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团体……

刚好前些天有和一位地道的武冈苏姓家门,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聊起这些关于苏氏之于武冈的话题,他也不反对百家讲坛百家言,但他说武冈苏氏,和历史上的大文豪苏东坡是有渊源的。我也从有关文献上得知武冈苏氏始于苏迨之第后世子孙苏昌裕,苏昌裕原籍江南苏州,在明朝时曾任北京通判,后改调武冈州地方主簿。后又在调任永州携家人任职时,恰逢当时因陈友谅战事,道路阻隔而卜居今绥宁(时属武冈州)关峡挿柳等地。

后苏昌裕之后代于武冈绥宁等地又分散于江西太和,湖南靖州,四川重庆邻水等地。

而苏昌裕之先祖为大诗人苏东坡之次子苏迨,武冈苏氏族谱记载,苏迨,进士出身,先为江西吉安府尹,后复任卢州太守,苏迨至苏昌裕历时十二代,苏昌裕应为湖南苏氏更是苏氏武冈(州)派系开山始祖,至今枝繁叶茂,人丁昌盛,源远流长。

我在前几年游历苏杭时,知道在苏州的干将东路附近的双塔北路有一条巷被叫做苏公巷,是以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北宋期间苏东坡曾被起用而任命为杭州太守,后又因时局多变,苏东坡又被贬惠州。作为书法大家的苏东坡手书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被后任太守况钟摹刻在玉石上,至今作为珍贵历史文物被嵌于定慧寺后院壁间。据说这种历史渊源也许是苏迨的后代处身立家于东门吴县的缘故,坊间传闻也是无巧不成书的。

因为之前我到过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深圳期间还碰到了包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甚至泰国等地的苏姓同仁,后来还在越南见过像模像样的苏家祠堂,武冈苏氏和四川重庆分支还有从湖南靖州迁移至四川、贵州的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本人的先祖,在此也简述一二,我们这一支流派应该是早期迁入湖南新化、安化梅山一带的称为梅山蛮派的苏氏。

梅山流派的苏氏,据说和大禹治水有一定的关系,得益于他采取了先找出河道的主干与支流,然后先疏通主干,主干顺畅了,疏支流就水到渠成了。

据《宋史•西南蛮夷传》说:“南江之舒氏、北江之彭氏、梅山之苏氏、诚州之杨氏相继纳土”。 所谓“纳土”,就是指梅山苏氏,也就是梅山的首领峒主苏甘。

苏东坡的好友,宋代诗人郭祥,当时是武冈军的知事,在征讨梅山时是邵州防御判官,在当年梅山峒蛮有关苏氏的记载,其中就有益阳苏氏;有平江苏氏;白沙砦西有武阳苏氏,还有桃江苏氏。而新化苏溪、安化乐安和冷水江岩口,则都有新化苏氏流派。

《宝庆府志》曾有此语:“吾邑各姓族谱,多谓由江西吉安、泰和而来,特以旧为蛮地,辱为其民,故多改称来自元明之时。”“殆以蛮为祖先于宗有辱之故也”所以以上这些苏氏族裔,除了武阳部分苏氏现仍为苗族外,他们的身份证大部分今天都已为汉族;尤其是新化和安化苏氏,自开梅建县以来,从老人口中都说是从江西吉安等地迁徙而来的。

……诸子百家,众说纷纭,您有不同看法,请阐述各自观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