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苏颂科技教育基金会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苏渊雷与江南梦园

 
文章附图

1995年秋,在江南梦园一期工程开工不久,我应约为一座即将完工的“苏心亭”撰写了一副楹联:青山响流泉二桥通书院,宝刹传梵音三岛胜蓬莱。后来有人看了问书院在哪里?这说起来却和苏渊雷先生有一段情缘:

  苏先生于1971年自新安玉龙口移居钱库镇东西街租住一位教师家。当时与他接近的人,白天都有工作,只能晚上或星期天常与苏先生一起品茶、饮酒,或听他的教诲,或欣赏他的诗画。苏先生不可一日无酒,也不可一日无诗,他平时与朋友交往都是彼此唱和,以诗酒为乐,但十分遗憾的是,我们这班人中没有一个能诗,这对苏先生客居钱库,不能不说是一个美中不足。对此,苏先生在《移民钱库感赋》诗二首中也有所流露。如“久昏倦眼疏黄女尔,那有清词缀酒杯”,“春残惟仗画钉壁,酒酽欣看花乱堆”,“莫笑子云居寂寞,繁街闲逐市声来”。这也许是苏先生后来又移居平阳县城昆阳镇的一个原因吧!
苏渊雷001.jpg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先生又重新回到华东师范大学复职。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他曾多次回到家乡钱库。除了当地政府方面的一些应酬外,仍有一班“小友”、“畏友”围绕在他的周围,畅谈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先生听后十分高兴。但他也曾多次提到:钱库文化基础较差,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建设一定要跟上去,并提出建议:“钱库应建一座综合性公园,应办一所江南书院,以后我每年可以抽出四个月的时间到这里讲课。”他同时还表态:可以组织全国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来钱库江南书院讲学,为钱库乃至江南地区培养一批文史哲、诗书画的专门人才。他的这些建议也曾向当地政府领导提过。大家都很赞同,并感谢他对家乡建设的关怀。
  1995年温州市掀起二次创业的****。钱库镇党委、政府为提高钱库作为经济强镇的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时任钱库镇镇长杨绍林大胆拍板决定:兴建一座当时温州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并根据苏先生的建议在公园内建一座江南书院。公园筹委会还聘请苏先生当顾问。钱库镇领导在建公园的可行性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公园建设要注重文化内涵。”与江南书院相呼应,公园定名:“江南梦园”。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就在那年5月底,苏先生得病住进了上海同仁医院。苍南县委、县政府、钱库镇政府都曾派代表前往上海慰问,同时告诉苏先生江南梦园已经开工的消息,苏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还在病榻上跃起,连声说:“好!好!”并对在场的原苍南县委办公室主任陈如奏说:“公园建成后,我一定回家乡去看看。”随即叫人拿来随身备用的“文房四宝”,不仅写了“江南梦园”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接着又边吟边写《江南梦园感赋》一诗:
  艳说江南第一园,梦园实现好盘桓。
  山环水匝成三岛,点缀风光蔚壮观。
  草木蒙茸云海阔,山林兼备水乡宽。
  春风拂槛百花放,细雨和风万类敦。
  玉盏金樽钱库满,好报天公罔极恩。
  苏先生在此诗中备述梦园美景,盛赞家乡巨变,并祝愿故乡钱库镇更加繁荣富有,为实现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
  苏先生写此诗后不久,即于1995年11月13日上午10时50分在上海同仁医院病房辞世,放下他未竟的事业走了,享年88岁。
  江南书院无法如苏先生所愿建成,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憾事,也是苏老家乡文化建设的一大损失,每当我们在学习《苏渊雷文集》时会想起他;走进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江南梦园”时,就会浮现出苏渊雷先生的音容笑貌。为了纪念他热爱家乡,关心故乡的文化建设,当地政府领导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在原来计划兴建“江南书院”的场地,改建成“苏渊雷纪念馆”,陈列他的着作,再现“钵水斋”旧貌。并将此作为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广大青少年发奋学习,努力成才。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苍,南县新安乡人。生前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苏渊雷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