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苏姓源流
在今濮阳市境内生活着一支苏姓族人,保留有《蒙古濮阳苏姓族谱》。该谱清楚地记载了濮阳苏姓的源流:始祖为苏克明,元太祖成吉思汗六世孙(其世系为:成吉思汗一拖雷一忽必烈一脱欢一宽彻普化一苏克明)。
苏克明生于元天顺元年(1328),随父兄居武昌,幼习骑射,文武兼备。至正十三年(1353)奉诏进京为元顺帝侍从,统五卫亲军。至正在二十五年秋,因功被晋封义王兼统五卫亲军。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下旬,明军进攻元大都,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出建德门。义王苏克明也混出京师,到濮阳隐居。因当时人们痛恨蒙古人,义王便隐瞒了蒙古皇族及亲王身份,改名苏克明,意思是“克明复元”。此后,苏姓人入乡随俗,融入汉人之中。至于为什么改姓“苏”,有三种说法:一是当年苏古明被围堵在药材地里,士兵问其姓名,苏克明指了指身旁的苏子棵(一种药材),后遂以为姓。第二种说法是苏克明定居濮阳后,拥兵自保,当听说淮南王殉难后昏厥过去,良久苏醒,自改姓苏。第三种说法是以蒙古人的军旗和军徽“苏力德”为姓,以志永远不忘自己的民族。
苏氏家族定居濮阳后,极力垦田,并教子孙钻研儒学,攻读诗文,耕读传家,要求十分严格。
在今天的山东鄄城苏老家、北王召(明清为濮阳所辖)有苏氏宗祠,宗祠正门对联:“基开蒙古有元世,家传基业占濮阳”;“昔实元朝君亲,今为苏氏始祖”。最近该地还出土了一批石碑和石雕,碑文清晰地记载了明朝初年苏氏家族隐居濮阳、繁衍生息的情况。现在的苏氏家族仍保留有蒙古族的某些风俗习惯,如:用蒙古语给小孩起名,尚武并习元太祖拳,家庭实行蒙古族的古老婚俗“族外婚”,苏姓之间绝不通婚。每逢春天来临,则祭祀敖包,或在正月里围绕一片空地自右至左转圈。他们忌讳过中秋节,因为历史上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苏氏人在这一天也买月饼,送月饼,但不祭月,不祝贺。逢宗祠大典邀戏班演出,禁止上演《兵困马家》、《反徐州》,因为前者是歌颂元朝末年的叛臣耿殿臣,后者是歌颂明朝反元英雄徐达的。
明清以来,濮阳苏氏名人辈出,入官为宦者众多,成为濮阳名门望族。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苏氏族人考取进士5人,举人9人,贡生36人,入仕为官490人。苏克明五世孙苏佑为明嘉靖丙戌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在学业方面,苏氏族人有增广生96、,太学生19人、庠生207人,监生87人,武生37人。
从1368年苏氏定居濮阳至今历29代640余年。如今的濮阳苏氏家族已繁衍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台湾等省市,其中还有移居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的,总人口达8万多。
(据《中华龙乡——濮阳》一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91页《濮阳苏姓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