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家里是老二,弟弟即苏辙,大哥早年已病逝,只还有一位大苏轼两岁的姐姐。所以苏轼并无一个妹妹,后人编撰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也是因"三苏"名气很大而善意编的趣闻。
苏轼的这位亲姐姐不仅娴淑温柔,而且天资聪明才华出众,还经常无微不致地关心苏轼和苏辙的学习与生活,所以两兄弟也特别敬爱姐姐。由于她很懂事和会料理家务事,人们都尊称她"八娘"。八娘很关心两个弟弟的学习,常常和他俩一起谈今论古和研讨诗文,很多时候还提出一些深奥的问题让他俩回答,以激发他俩的思维能力。因此,兄弟俩后来能很有才学,八娘也是功不可抹的。
现举一事为例:为了启发他俩的思路,八娘将"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诗给他俩看,并问:"如果要各加一个子作腰(指加在一句中间),该加什么字最好呢?"苏轼略加思索就回答说:"前句中加个'摇'字,后句中加个'映'字,便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说实话,少年苏轼所加的这两个字已不错了。可八娘却说:"还不够好,你在推敲一下吧?"苏轼思索了片刻又说:"姐姐,我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看如何?"八娘听后又摇头说:"二弟,还不够很好啊!"苏辙必竟要小些,见二哥已改得很好了姐姐还说不行,也就不说了。此刻,八娘见他俩用急盼的目光望着自己,便含笑地说:"你们看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就更好些吗?"二人想想的确如此,都高兴地拍起手来。苏轼还感叹地说:"姐姐真是画龙点睛啊!'扶'字不仅很形象,连风也有人性了;而'失'字又是熟字巧用,而且很有诗情画意。"可见三姐弟不仅有很深的感情,还很志同道合。
但是很可惜,八娘在婚姻上又是很不幸的姑娘。十八岁时嫁给了母亲娘家的程正辅,可她一点都不喜欢这门亲事,只是母命难违不得不去。在程家她受尽了种种虐待,心身都受到了很大折磨,不足两年就忧愤而逝了